當前位置:首頁 > 厭學問題
2.為兒子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
面對成績一塌糊涂的自己,馬飛對爸爸和校長打下的賭“期末考試考進年級前十”毫無信心。
而爸爸是怎么做的呢?
他將兒子所有的課本從書包取出,找了一把尺子,量了所有課本的總厚度。最后給兒子計算出來,只要每天學習0.1厘米的厚度就可以一個學期學完所有課本知識。
目標的分解降低了兒子對學習的恐懼,與此同時爸爸還激勵馬飛“我兒子這么聰明,一定可以做到!”
當馬飛看到爸爸這一番操作以后,他突然覺得自己就是少年霍金,他一定可以把學習成績搞上去的,他瞬時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了信心。
3.只有愛、鼓勵、表揚才是孩子持續上進的動力
董進宇博士說過“表揚孩子的微小進步,他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!”
在看這部影片的人群中很多人都表示在馬飛媽媽罵馬飛時,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。
是的,我們中國太崇尚打擊式教育了。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都是以打擊為主,很少或者從不表揚孩子。父母們的顧慮是擔心孩子被表揚就翹尾巴,變得不知天高地厚、目中無人。
但事實上,正確的表揚從來都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。
4.學習興趣的保護與學習責任的移交
5.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、樹立遠大夢想
當馬飛的爸爸問馬飛你以后想做什么時,馬飛說媽媽說他的目標是“考上清華北大”。
“考上清華北大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,并不是你的人生目標。你要知道你喜歡什么?你畢業以后想做什么?”
爸爸的這一問引發了馬飛的深深思考,一直以來他都以為媽媽給他定的“清華北大”就是他的人生目標,所以他從未想過自己喜歡什么,自己以后到底要做什么。
爸爸告訴兒子“人生就像射箭,而夢想就像箭靶子,如果你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,那每天的拉弓就毫無意義。”
爸爸的提問一直在馬飛的心里蕩漾,直到爸爸帶馬飛在山頂看航天展的時候,他終于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——他想要成為一名飛行員。
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后,馬飛就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方向走去。即便在高三的時候,他的文化課成績好到有希望成為全市狀元,主任也再三請求他參加高考,他依然堅定著自己的夢想,毅然選擇了航天學院的自主招生。
直到后來,他不僅成為了飛行員,更成為了偉大的航天員。
6.傳遞給孩子面對困難,要有永不認輸的信念
馬飛的爸爸出獄后帶著馬飛偷偷住在了他們曾經的房間里。一邊堅持向有關部門申訴自己的案情,一邊干著各種辛苦但卻能掙錢的活兒。
案情申訴的相關部門不斷踢皮球,來來回回跑了幾百次,案子一直遞交不上去,工作也并不順利。
小心翼翼過著生活,卻依然還是被全院人發現了,面對大家的唾罵、打砸。一向溫和的爸爸怒吼著喊出“我不會認輸的!我不會認輸的!我絕對不會認輸的!”
他是在說給自己,更是說給兒子。
爸爸不認輸的行為與這聲怒吼震撼到了兒子,使他下定決心自己也要好好學習,絕不認輸。
正是他們父子倆這種永不認輸的信念,爸爸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將自己的案子翻案,還了自己一個清白的名譽。而兒子也成功從倒數第一考到了年級前十。
7.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
當所有人都在說馬飛是個差生的時候,爸爸告訴馬飛“不要別人說什么你就聽什么,你要自己想,腦袋要一直轉一直轉,不能停止思考?!?/span>
在洪水中差點被淹沒的馬飛,通過喇叭聲聽到了爸爸讓他看看自己的身邊到底有什么,讓他用自己的腦袋想辦法。最終馬飛用身邊的有限資源制作了木筏,成功逃生。
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,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,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自我學習提高的結果。
文章來自博瑞智家庭教育-晶晶老師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。